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3集课程复讲 |
邱春雪学长 |
|
尊敬的各位老师,各位学长,大家好。
1.孩子从小接受圣贤教育对个人及社会有何益处?
当一个孩子从小就是接受圣贤教诲,他的人生绝对不是只有四十年的光景。这个孩子从小从以仁爱存心,以道德存心。有个孩子他才两岁多,第一天上课,上学回来,他的父母问他,你今天学到什么?这个孩子马上精神抖擞说了四个字:孝顺父母,他的父母也很震惊,两岁多的孩子学得非常笃实,非常扎实。 一个孩子假如从小受圣贤教育,他的生命绝对不是从二十岁开始发光,假如刚好这人妈妈怀孕的时候就知道给他放《弟子规》,给他听这些圣贤经典,可能这个孩子一生出来就可以弘扬圣教,他的生命可以从小就有价值,再来,从小读圣贤书的孩子,他长大造福社会,他的智慧会与日俱增,他会愈老愈值钱,走到哪里,很多的后生晚辈都要亲近他,因为只要亲近他就可以得到很多人生的启示,减少很多无谓的摸索,所以接受圣贤教诲的人,他的生命不是六十岁结束,而是会到他老都会很有价值。 当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圣贤教诲,就知道用真诚、用爱心去经营他的人生,相信他这一生的价值会永垂不朽。 当你为人父母,为人长辈,你到底要让你的孩子经营出什么样的人生格局。这个很重要,你是希望他能垂范后世?还是希望他不要饿死就好了?我们的思想观念会直接影响后代子孙。做人要有志气,当我们知道中国文化可以解决这个社会跟世界的问题,我们应该责无旁贷,要勇敢走出来,从自己的修身开始做起。修养自己的道德、学问。
2.一个人的仁慈之心要从哪里开始培养?
《孝经》里面有一句话说到,“不爱其亲”,不爱他的父母,“而爱他人者”,而去爱护他人,这个叫“悖德”,这是违背一个人的德行,这是不可能出现的。 孝对一个人很重要,当一个人没有学到孝道,他有一个态度不能形成,他的恩义、道义的人生态度没有办法形成。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,莫过于自己的父母,怀胎的辛劳,生育、养育、教育的付出,他没有长恩义,没有长道义,会长利害。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什么是逆水?现在的社会是个大染缸,你不赶快教他好的,他一定学坏的。 当孩子对人的态度都是利害,那利害靠不靠得住?利害是瞬息万变。 孔老夫子在《孝经》里有一段非常重要的开示,叫“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年由生也”,“孝”是德行的根本,教育要从这里开始。没有从孝道入手,一个人的德行是长养不起来的,所以教育首重孝道。
3.如何理解“立志”的重要性?如何做到“为往圣继绝学”?
我们开始讲《弟子规》之前,我们要先确立一些正确的学习态度,俗语说,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,学习首重立志,所谓“学贵立志”,我们跟所有的老师共同立了一个志向,“为往对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,“开太平”是结果,“继绝学”是种因;“为往圣继绝学”,才能承先启后,要承先就要先自己学好。 教育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,当我们下一代遇到事情都能提起《弟子规》的教诲,他这一生一定会过得很充实,很踏实,也会很有影响力。 “为往圣继绝学”,绝对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,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一念心是不是真正有发出来,我们要立志“继绝学”当然要从自己身旁最亲的人开始,我们去做他的榜样,所以我们立志可以先立志当孩子的好榜样。在家庭立志当好父母,在公司立志当好的长官、好的同事,在社会当中立志当好公民。 当我们有这分志向要去改善社会风气,相信一言一行都会谨慎,都会克制自己,我们的道德、学问也因为立志而不断提升。 读书要做什么?要做圣人,不做圣人,读书干什么。 志向好象一个人人生的一个目标,一个终点,我们志立对了,这一生才不会白来一遭。
4.怎么理解“学贵力行”?
我们学习一句经教,一定要做一句,所谓解行相应,我们的道德、学问才能够提升起来。 道德学问的枢纽、关键,不在你念了多少,而在你做到多少,这个态度,我们自己学跟引导孩子学圣学贤,一定要确立这个正确的态度。 《弟子规》是拿来做的,而不是只有拿来背。 真正有道德的人就是首先能够实践,首先能做到、能做出来的人,才是有道德的人。 教育有三字真言,要“慎于始”,当他一开始学习学问就重视力行,那他功夫的得力一定跟其他的人不一样。 有一个孩子上来分享,他说:我上了《弟子规》才知道做人原来要孝顺。人不学,不知道,人不学,不知义,所以现在很多家长很生气,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,连这个都不懂,他真的连这个都不懂,因为没教,所以我们要理解到,哪些道理一定要赶快教。 我们为人父母要懂得跟老师配合,要懂得成全孩子的孝心,成全孩子的德行。我们当家长的不要有太多的顾虑,也不要有太多的不舍,因为让孩子多做,他才能多学习,多体会。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